教育法治建设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法治建设在立法、执法和普法上取得重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法治宣传教育成效显著。
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从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出发,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法令法规,在中国现代教育法制建设史上写下了极其珍贵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和教育行政部门颁布了管理各级各类教育的规章和办法,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在开展全面建设的过程中有章可循。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教育立法取得了重大进展。
1980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随后,国家又陆续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等法律。
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立法稳步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一揽子法律修订完成。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8部教育法律为统领、包括16部教育法规和一批部门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规章在内的比较完备的教育法律体系,基本实现了教育事业各个领域有法可依,使得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落实,教育的基本方针政策和若干重要制度更加明确,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得到更好的保障,有力引领、推动和保障了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从“教育法制”到“教育法治”,教育依法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逐步从以立法为主导的“教育法制”走向立法、执法并重的“教育法治”新阶段,教育依法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在依法行政方面,我国的教育行政执法体系正在不断优化。2004年,教育部成立了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领导小组。2019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各地教育部门加快建立健全权责清晰、权威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政府统筹、部门合作、上下联动的执法工作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取消15项教育行政审批,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扩大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编制及岗位管理、职称评审等方面的自主权;督导体系建设不断加强。2012年,国务院颁布《教育督导条例》,标志着教育督导走上法治化的轨道。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基本建成国家、省、市、县四级教育督导机构,基本形成上下贯通的教育督导体制,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教育督导评估监测制度体系以及面向各级各类教育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职能体系。
同时,我国基本实现了依法化解教育系统矛盾与纠纷。根据《教育部关于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教育部共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74件,办理行政诉讼案件57件,国务院最终裁决案件5件,教育纠纷的解决朝着规范化、法治化的方向不断发展,教师、学生等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加切实的保障。
在依法治校方面,我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教育部发布关于依法治校的里程碑式文件《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对依法治校进行了全面部署,推动依法治校全面展开。一方面,“一校一章程”目标基本实现。截至2020年,所有高校和大部分中小学校都制定了章程。另一方面,学校治理结构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学校都能依法明确决策职权和议事规则。
2018年7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学校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立健全校内权益救济制度,完善教师、学生申诉的规则与程序。2003年11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并于2005年确定了158所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对推进学校依法规范办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
从“单一化”到“系统化”,法治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性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内容从“十法一条例”的法制教育逐步拓展为以法律常识、法治理念、法治原则等为核心的系统化法治教育,教育途径从单一走向多元化,教育保障水平也得到系统提升。
法治教育体系初步构建。2016年,教育部相继出台《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切实推进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明确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学段的法治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和要求,法治教育内容的系统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法治教育形式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上开展普法教育。截至2020年,超过71亿人次通过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参与在线宪法学习,产生了近8900万名“宪法小卫士”。与此同时,各地还积极推进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和法治资源教室建设,以高科技与法治知识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法律学习的魅力。
法治教育保障水平不断提升。一是法治教材编写逐步完善。2017年,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已投入使用,小学涉及30多部法律法规,初中涉及50多部法律法规,在六年级、八年级还分别设置法治教育专册教材。2017年,教育部修订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法治意识作为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
二是教师法治培训不断加强。2015年起,“国培计划”示范项目启动法制教育骨干教师专项培训。2016年,“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启动专题培训。
三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初步确立。2016年,教育部印发《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以法治工作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
此外,教育部还积极巩固发展家庭学校,通过加大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家庭教育指导站建设力度,引导家长增强对青少年开展法治教育的自觉性。
(原载7月1日《中国教育报》。作者金紫薇、司明宇,单位分别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