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切实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充分调动家长积极性,成就学习型家长,并为不同的家长群体提供动力和支持?中国教科院“初中生家长情感表达与亲子关系重构行动研究”课题组联合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北京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几年来积极构建合作机制,搭建家校共育平台,取得了良好效果。在积极推进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学校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除了家长会外,部分家长对一些自愿性的活动参与较少,而且这部分沉默的家长往往是非常需要家庭教育指导的群体。怎样才能充分调动所有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在开展的一系列家校共育活动中,学校发现“亲子共读”是一个切实有效的途径,活动效果也得到了家长的普遍好评和积极反馈。
选择好书,努力做到“家家参与”
面对2020年的新冠疫情,线下家校共育活动难以开展,学校、家委会和课题组一起成立了行动协商组,决定以“亲子共读”的形式来促进亲子沟通、实现家校共育。
选择阅读书目成为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大家达成的共识是,亲子共读的书目需要最大化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又能够有效促进亲子情感交流。按照这一思路,最终选择了《傅雷家书》作为亲子共读的第一本书。
行动协商组制定了“亲子共读活动方案”,明确了亲子共读的三项目标:促进亲子沟通、提升阅读素养、加强家校共育;四个实施阶段:宣传动员、组织实施、调整完善、评估总结表彰;五方任务分工:学校、家委会、课题组、家长、学生。
家委会和学校共同发布了《亲子共读活动倡议书》,为每个家庭提供一本《傅雷家书》和一份《亲子共读单》,搭建了两个网上任务平台,一个活动总结平台,还有一个阅读任务平台。
有家长提出需要“导读”,学校又迅速成立了由12位家长志愿参加的“导读组”,并在周五晚上开展“家庭教育主题讨论”、周六安排“亲子活动日”,将周末时间也利用起来。
在共读活动的各个阶段都贯穿“家家参与”的理念,学校、家委会和没有参与的家庭积极联系沟通,帮助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参与进来。在38天的亲子共读活动中,全程参与的家庭约占71%。
具体指导,让读书与家教实践相结合
去年复学后,家长们普遍反映亲子共读活动很好,希望能够继续。此时,有专家向学校推荐了《做个懂家教的好家长》一书。经过精心准备,2021年1月25日到2月26日,学校顺利开展了《做个懂家教的好家长》亲子共读活动。此次共读以“认知、反思、提升、呈现”为主题,以写读书笔记、制作音频、群体讨论等形式相结合,力求让读书活动与家庭教育实践相结合。
比如,1月底的一次共读主题为“家庭教育须扬长避短”,很多家长结合自家的具体情况开展了热烈讨论。在当日的阅读总结中,有家长写道:“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其实不是环境本身,而是他/她怎么去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又取决于家长怎么看、怎么引导……读书和交流,有助于我们教育之心的丰盈、教育之眼的明亮!”
作为共读计划的一部分,也为让读书活动更有实效,学校又邀请了《做个懂家教的好家长》的作者、家庭教育专家赵石屏,来校进行家长讲座和答疑解惑。赵石屏老师的讲座内容覆盖了初中各个年级的特点,紧密结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帮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和问题背后的原因,并给出具体的家庭教育建议。她在讲座中也提到了成为学习型家长的重要性,还有对孩子的要求应秉持“安全、健康、品德、学业”的价值排序等理念,都让家长们获益匪浅。讲座结束后,赵老师还就家长们关注的焦点问题,如孩子不合群、阅读速度慢、学习不专心、沉迷手机等,面对面地对家长进行了具体指导。
积极反馈,唯有行动才有改变
两次亲子共读活动的效果显著,都得到了孩子和家长们的积极反馈。比如对于共读《傅雷家书》,不少家长反映,可以从书中读出自己的影子,容易产生角色代入感和情感共鸣,孩子也在阅读中慢慢体会和理解到父母的爱与苦心。
在对共读活动的评价中,初二年级赵莫同学的家长写道:“学校选择的阅读书目都很接地气,比如《做个懂家教的好家长》这本书告诉我们应如何教导青春期的孩子学会爱、学会与人共处、学会克服一些心理障碍等……”初一年级白皓宁同学的家长说:“初中阶段是孩子生长发育飞快的时期,家长要给予孩子支持、关爱与尊重,协助他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还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性。如何成为有智慧的家长,那就是好学近乎知!”
两次共读活动后,课题组进行了简要的效果调查和评估。大多数家长认为自身的家庭教育水平提高了,85%的家长认为和孩子沟通更顺畅了。在面对孩子写作业磨蹭、玩手机或其他不满意的事情时,有85%的家长表示能控制情绪然后再去沟通。访谈中,有不少家长表示在教育孩子时更自信了;有家长感觉当自己不焦虑了,孩子的成绩反而进步了。
唯有行动,才会有改变。家庭教育实践如此,我们的家校共育实践也是如此。
(原载5月16日《中国教育报》。作者刘巧利,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