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在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种因素叠加影响下,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为复杂严峻。在此背景下,今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建言献策,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提出,通过健全体制机制、整合创业资源、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等举措,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长效机制和服务体系,确保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鼓励支持下,“十三五”时期已有一批高校毕业生选择返乡就业创业,在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很好地实现了自身价值。
2020年以来,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新型城镇化建设加速推进,广大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产业形态与社会面貌都发生了极大改变。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趋势,值得认真关注。
一方面,中小城镇和农村的产业及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各类人才。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产业形态发生了变化,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程度提高,与之相伴的农村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与此同时,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等也发生了极大改变,亟须匹配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方面的人才,以及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人才。
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也已经把返乡就业作为择业的一个重要选项。2021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发布的一项联合调研报告显示,随着扫码支付、外卖点餐、共享单车等互联网平台服务不断下乡,就业机会也在不断下沉,比如线上云客服、骑手、人工智能训练师、自媒体写手等职业就在农村不断出现。调查结果显示,县城乡村数字化从业者比例超过一、二线城市。央视网也就此话题采访了不少年轻人,很多年轻从业者表示返乡就业意愿较大。由此可见,在我国一、二线大城市就业岗位日趋饱和的情况下,就业新业态更好契合了中小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家乡中高端和基础就业岗位增多、创业机会较大,使得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的意愿逐步提高。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中小城镇和广大乡村希望高校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也渴望家乡能够提供更为丰富的就业机会。为更好地实现毕业生与家乡之间的这种“双向奔赴”,需要高校的积极引导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
高校要积极发挥教育引导作用,鼓励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一是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乡村就业的新形势和新业态;二是组织学生开展就业实践调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就业机会;三是实施常态化就业信息服务,精准组织线上线下就业服务活动,举办行业性、区域性、专业性专场招聘,加强户籍地、求职地、学籍地政策服务协同,提高供需匹配效率。
地方政府要组织地方人社、组织部门,出台综合性政策吸引毕业生返乡就业创业。一方面,对重点领域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在社保补贴、购房补助、廉租公寓、贷款贴息、税收减免、入职(岗)免试、学费补偿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用政策红利吸引人才回流,并建立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回乡实习、就业创业信息发布会以及杰出青年返乡等活动,帮助家乡大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发展现状及前景,激发他们回报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原载3月15日《中国教育报》。作者孟久儿,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