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之任务意识的培养

491

发布:2020-07-22 科研课题网

  经常听到家长们互相交流,孩子丢三落四,不会整理书包,对老师交代的任务也不能很好地完成,经常处于被动状态。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也会影响其今后的社会化发展。尤其是大班的孩子,即将步入小学,需要面对更加复杂多变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对其任务意识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质量的关注,很多教师和家长逐渐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以及任务执行能力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任务意识,以及如何在游戏化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一、什么是任务意识

  任务意识,是指在心理上具有努力完成别人交给任务的意识或倾向性。幼儿的任务意识是指幼儿在教师和家长的带动下,有目的地完成某项任务的愿望。任务意识比较强的孩子,活动目的明确,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困难,做事有始有终,不需要成人过多的提醒,就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务,学习效率较高并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缺乏任务意识的孩子,活动的目的性差,做事喜欢拖拉,不但需要成人提醒,还常常半途而废。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树立任务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幼儿对成人的依赖,帮助其在心理上将学习与玩耍区分开来,这是幼儿从自然人转向社会人的必要条件。当前幼教领域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十分重视,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社会领域部分,人际交往的目标3中列出了幼儿任务意识的发展目标。如下表所示。

  

幼儿任务意识发展目标

  同时,《指南》中社会适应目标2的教育建议也指出:“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由此可见,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是贯彻《指南》的需要,同时也是幼儿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青岛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孙玉洁教授通过研究发现,幼儿的任务意识基本上处于朦胧状态。随后通过故事讨论法、家园合作创设任务情境法、创设困难情境法以及引导幼儿抗外部干扰法等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实验半年后再次测查,发现幼儿的任务意识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这说明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加以培养的。

  既然幼儿的任务意识是可培养的,那教师和家长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应该如何潜移默化地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呢?《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因此,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也要以游戏为载体,结合一日生活,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认真完成任务的技能和做事的习惯。

  幼儿任务意识发展时间线

  了解了幼儿任务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那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1.适时提示,帮助幼儿明确任务目标

  在一日生活中,教师或家长可以抓住机会,让幼儿无意识的行为变成有意识的任务,并鼓励他去完成,从而达到强化其任务意识的目的。

  如活动结束后,幼儿将活动材料或玩具收起来放回原处,这时教师或家长就可以有意识地提示幼儿:你是要把材料收纳整齐吧!这样,幼儿就明白了自己正在做收纳材料/玩具的事。等幼儿将所有的材料或玩具整理完之后,教师或家长可以进一步鼓励他:“这些材料/玩具被你收纳得真整齐,你真是收纳小能手。”多次重复之后,幼儿就会逐渐将无意识出现的这些行为内化为有意识的操作任务,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儿园“游戏化思维活动课程”中,也处处渗透着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思维活动以古今中外经典的益智玩具为载体,其独有的问题解决功能及内涵,以及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的游戏情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操作任务,均会让幼儿在清晰的任务目标指引下完成相应的操作任务。这些任务有些需要教师的引导,有些是在亲子游戏活动中由家长陪伴去完成的,还有一些则是在小伙伴的互动与相互启发下去探索和完成的。

  2.合理安排,帮助幼儿明确活动方向

  幼儿年龄较小,不像成年人那样在完成任务之前就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给出很明确的任务内容,幼儿才能将任务要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如在幼儿园以小组为单位,设置小小天气预报员、餐前卫生检察员、活动材料管理员等岗位,实行轮岗制,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找到自己的任务和职责,互相监督,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任务意识。在家中,家长可以在自理能力的训练中渗透任务意识的培养,如饭前让幼儿负责摆碗筷、搬凳子,每日收拾书包用具等,均是在帮助幼儿发展自理能力的同时强化任务意识的培养。

  3.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中如同一车两轮,互相促进。在任务意识的培养中,家长与教师可以事先约定,相互配合,协助幼儿去完成相应的任务。

  例如,在幼儿园里,宝宝能够很好地完成某项操作任务,教师可安顿幼儿回家展示给爸爸妈妈看。当幼儿完成这项任务时,家长可以用语言提示幼儿,如:“是老师让你展示给爸爸妈妈看的吧?你做得很好。”第二天上学后,教师可询问幼儿是否完成,完成情况如何?如果没有完成,原因是什么?帮助幼儿形成及时总结的习惯,并鼓励幼儿再接再厉,强化任务意识。

  4.及时鼓励,给幼儿完成任务的动力

  在幼儿独立完成某项任务时,家长和教师要做的往往是陪伴和守护,而不是不断地指导和中途打断。很多幼儿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意志力会随着任务中困难的出现而逐渐消减,这时就需要教师或家长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如竖起大拇指、一个鼓励的微笑、拥抱、拍拍肩膀等,都能够帮助幼儿重新建立完成任务的信心。很多家长或教师会准备一些小礼物作为奖励,而有的孩子也的确会以此作为动力,但我们不能完全依赖这种物质奖励,否则一旦孩子形成了条件反射,当有一天不再有奖励时,他们就会动力不足。因此,我们要将这种外部动力(外驱力)转化为孩子的内部动力(内驱力),才更有利于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任务意识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集中精力、努力探索的动力。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既是顺应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是落实游戏化教学的切入点,同时还能够帮助幼儿增强责任感和独立性,树立时间观念,保证其学习活动高效顺利进行,为小学学习奠定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常用链接

本站总访问量:81679次,
版权所有 © 2023 教育信息科研课题网
建议您使用IE11、Edge、Chrome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技术维护:教育信息科研课题网信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