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芳、杨志娟: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奠基未来

548

发布:2021-07-05 科研课题网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教育为国家培养造就了数以亿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提升我国人力资源水平,优化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创新动力。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的实施中,教育培养人才的规模不断扩大。

  新中国成立以来,培养了普通高校毕业生1.07亿人、普通中学毕业生7.62亿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1.13亿人。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方式。大规模、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和文化繁荣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人才对社会发展的支撑性作用不断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优先发展教育是培养数以亿计人才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整体快速发展,人才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推动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奋力拼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中,教育不仅培养了数以亿计的人才,而且不断提高劳动者受教育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首先,实现了中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

  1949年,我国总人口中的文盲率是80%,到2010年,全国实现高质量的全面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8%以上,扫除15岁至24岁文盲,全国青壮年文盲率降到2%以下,成人文盲率降到5%以下。我国文盲率的下降,离不开“两基”政策、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推进,离不开教育持续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

  其次,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第一,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断增加。2009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1年。2021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8年。第二,每10万人口中不同学历人数大幅增加。1964年,每10万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仅为416人。2020年,每10万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为15467人;与1964年相比,大专以上人口增长了3618%

  同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不断涌现,高水平研究成果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前进。技能人才培养改革坚实推进,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截至2020年,全国共有职业学校1.15万所。累计培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本专科毕业生5452万人,开展社区教育培训约3.2亿人次。职业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因而也是教育的竞争。无论是增强经济、科技、军事的实力,还是提高民族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教育都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各级各类人才,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将我国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我国正在加速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我们要延续这一伟大成就,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原载71日《中国教育报》。作者陈金芳、杨志娟,单位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常用链接

本站总访问量:81679次,
版权所有 © 2023 教育信息科研课题网
建议您使用IE11、Edge、Chrome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技术维护:教育信息科研课题网信息处